雖然絕大部分省市的GDP增速普遍高于7.4%,但和全年預期目標相比,上半年GDP增速絕大部分沒有達標。
還發現,依賴能源和重工業的省份仍然深受經濟下行壓力困擾,吉林、河北和山西三省在上半年增速均不及7%,分別為6.8%、5.8%和6.1%,在各省增速中墊底,且大幅低于全年預期目標。
經濟增速均未達預期
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的地方政府交出上半年經濟“答卷”:藏渝黔津青五個省份GDP增速超過10%,與去年同期全國近半省份破十相比,數量銳減。除天津外,其余增速超過10%的省份均地處西部,其中西藏上半年GDP增速領跑全國,為11.7%。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這與經濟發展梯度吻合,西部地區仍然能享受到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快速提升,并且產業轉移和向西開放等一系列政策也對西部省份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中國鐵路總公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73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中西部鐵路占比達到80%以上,青海、新疆、重慶和貴州都是西部鐵路建設的主戰場。
貴州省上半年GDP增速達到10.8%,其中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發展,全省公路貨物周轉量比上年同期增長30.3%,水上貨物周轉量增長21.5%,民航貨郵吞吐量由上年下降4.1%轉為增長9.0%。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省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國第三,但與其今年制定的12.5%的全年目標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東部經濟大省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廣東、江蘇及浙江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分別是8.5%、9%和8%左右,已經比上一年的9%、10%、8%以上有所下降,但上半年的困難顯然還是超出預期。
上述三省上半年GDP增速分別為7.5%、8.9%和7.2%,其中浙江與其目標差距為0.8個百分點,壓力最大。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本月表示,伴隨著經濟增速的換擋和轉型升級的陣痛,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存在各種風險隱患,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尚需付出艱苦努力。
北京和上海上半年GDP增速也沒達到預期,并且低于全國增速,分別為7.2%和7.1%。但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此增速并不悲觀。
他表示,北京上半年不同行業分化發展、有進有退,進退之間,推動產業結構朝著符合首都核心功能的方向轉變。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增長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有所下降,上半年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4%,占GDP的比重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
“后進生”仍在爬坡過坎
一季度,黑龍江、山西和河北GDP增速遠遠低于全國,從目前的經濟半年報來看,這些對能源和重工業依賴較大的省份仍然面臨增長的困惑。
黑龍江尚未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而山西、河北、吉林增速均跌破7%,分別為6.1%、5.8%、6.8%,雖比一季度有顯著改善,但較大幅度低于全年預期目標。
今年一季度,河北經濟增速大幅放緩,而上半年5.8%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年初經濟的頹勢,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居全國首位。河北省委研究室經濟信息處調研員馬建章表示,二季度的回升與工業、進出口及服務業等主要經濟指標向好有關。
上半年,山西經濟增速從“5”區間爬升至“6”區間,山西省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指出,今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煤炭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少有困難局面,山西出臺實施一系列精準有力政策舉措,全省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主要預期性指標止緩回穩,約束性指標達到序時進度。
李文海分析說,東北和華北的部分省份經濟對單一行業依賴度仍然很高,政府通過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暫時“止痛”,但是爬坡過坎過程仍然很艱難,并且還要注意以后是不是會對結構轉型等產生副作用。
目前,我國整體區域經濟增長速度也呈現出明顯冷熱不均,傳統重工業省份增速墊底,經濟大省轉型初見成效增速居中,中西部則仍處于快速發展期。
社科院剛剛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夏季號提醒,中國投資驅動和財富推動階段的結束,不僅增加了東部地區的生產、生活成本,而且導致中西部地區生產、生活成本的增加,加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西部發展傳統工業和傳統服務業的優勢被嚴重削弱。
該報告稱,面對這種狀況,應調整中西部發展戰略,單純依賴產業“雁陣模式”的思路需要改變,期望通過中西部地區高增。